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,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。
针对这一阶段,如何跨越鸿沟面对挑战?近日,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2023(第二十一届)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,一些以数字货运为代表的智慧物流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破局之道。该平台对接或集成公路、铁路、水路、仓储、视频监控等多方面数据。
此外,随着一些企业的业务扩张,运输涵盖公、铁、海多种运输方式,面临着不少痛点:企业内部系统多但呈现孤岛化,无法实现全面感知;在途运输上缺乏安全监控数据支撑,造成货物运输中存在安全隐患;数据分析应用程度不高,无法辅助科学决策。「灵梭运力池」引入中交兴路车旺大卡百万活跃运力,通过数据算法,帮助调度直观查询和调度运力,减少人工操作成本和误差,实现企业运力批量管理在这其中,一些企业已探索出创新路径。中交兴路产品中心副总经理杨健,发表《创新数智科技平台,推动物流产业数字化》的主旨演讲,针对目前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答案。中交兴路提供了一张屏可视,一张图管理,一张网联动的多式联运智能运销平台。
针对这一阶段,如何跨越鸿沟面对挑战?近日,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2023(第二十一届)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,一些以数字货运为代表的智慧物流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破局之道。当前,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,精益物流、供应链服务体验、履约能力、安全可控将更为重要;简单地降低运输、仓储价格降本已没有空间,逐步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率为重点的质量、效率型降本;打通供应链全链条、串通产业链全系统,实现产业链与物流链双链联动,有望成为新的利润源;通过数字货运平台与具体场景的结合,为传统企业提供数字化工具和解决方案,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。完善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制度机制,累计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84.9万条,移出经营异常名录478.5万条,助力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;探索开展质量融资增信服务,6000余家企业获得质量贷700余亿元。
今年以来,我国经营主体提质扩容,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,三次产业经营主体占比分别为5.8%、10.2%、84%,四新经济企业占比39.4%,发展质量稳中趋好。记者27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,今年前11个月,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020.4万户,同比增长10.5%促进稀土在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等领域高端应用。此外,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,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发展。
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,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。2023年以来,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。
造船业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。深化原材料、消费品三品行动,提振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。围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,会议明确,2024年将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,支持企业设备更新,加快钢铁、有色、轻工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。数据显示,111月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3%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4%。
累计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家,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100家,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。其中明确,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,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;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,着力突破关键技术、培育重点产品、拓展场景应用。会议将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列为2024年12个方面重点任务之首,明确要抓好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,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,支持工业大省继续挑大梁。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,瞄准人形机器人(11.170, 0.05, 0.45%)、量子信息等产业,着力突破关键技术、培育重点产品、拓展场景应用。
工信部预计,2023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3%以上,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,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。与此同时,会议明确,2024年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。
深化产融合作,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。加强光伏行业规范引导和质量监管。
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,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09.1万辆。加快强链补链延链,提升全产业竞争力。据工信微报12月27日消息,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12月21日在京召开,会议明确2024年将抓好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等12个方面重点任务。壮大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、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,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促进稀土在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等领域高端应用。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,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。
工信部预计,2023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3%以上,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,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。造船业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。
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,瞄准人形机器人(11.170, 0.05, 0.45%)、量子信息等产业,着力突破关键技术、培育重点产品、拓展场景应用。此外,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,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发展。
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,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09.1万辆。其中明确,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,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;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,着力突破关键技术、培育重点产品、拓展场景应用。
围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,会议明确,2024年将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,支持企业设备更新,加快钢铁、有色、轻工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。壮大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、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,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。据工信微报12月27日消息,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12月21日在京召开,会议明确2024年将抓好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等12个方面重点任务。数据显示,111月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3%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4%。
累计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家,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100家,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。与此同时,会议明确,2024年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。
深化产融合作,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。会议将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列为2024年12个方面重点任务之首,明确要抓好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,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,支持工业大省继续挑大梁。
2023年以来,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。深化原材料、消费品三品行动,提振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。
加快强链补链延链,提升全产业竞争力。加强光伏行业规范引导和质量监管分行业划分看,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占比最高,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597.2亿元,占比41.9%。记者27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,今年1至11月,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8125.09亿元。
分企业规模看,中小微企业受益最明显,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1203.37亿元,占比61.8%。分经济类型看,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371亿元,占比73.8%
记者27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,今年1至11月,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8125.09亿元。分企业规模看,中小微企业受益最明显,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1203.37亿元,占比61.8%。
分行业划分看,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占比最高,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597.2亿元,占比41.9%。分经济类型看,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371亿元,占比73.8%